简介
《可可西里》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主演。2004年10月1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2004年该片获得了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等奖项。(引自百度百科。
声
大多数时候没有背景音乐,只有环境音与人物的说话音,但是正因为配乐少,才更渲染了可可西里的荒寂,同时又因为环境音的丰富,即使在没有对白的时候,也没有声音缺失的感觉。
少数出现的配乐也都是悲伤色彩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有人死去的时候出现的,如他们在河上追到被抛下的马占林一行人时,中弹无救的马锐;如因为没有物资,放马占林一行人好自为之的时候;又如因车子爆瓦了,放弃三个同伴时;以及最后日泰队长翻过雪山,两个同伴走散的时候;因而每次配乐出现的时候,都更容易引起观众注意,也更容易达到配乐想要的效果。
另外,配乐使用弦乐组的演奏也更加契合本片类似纪录片的气息。
色调
全片的色调偏冷,颜色灰,对应着可可西里人,心上都仿佛蒙上了一层“灰”,生命变得廉价(只要一颗子弹就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廉耻变得不重要(如日泰一而再再而三地宽恕马占林,最后却是他将偷猎者带来堵截队长),正义的定义变得模糊(如巡山队也同样卖羊皮)。
少数比较明亮的暖色调则是在如日泰将要翻过雪山,给记者吃生肉的时候,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才会出现,而这些片段往往都不长。
镜头
镜头语言很精练,动作镜头和关系镜头很多,渲染镜头少,甚至有时会省略一些平淡的片段直接进入下一个有作用的镜头(如去不冻泉保护站看望阿旺,直接从合影切到乘车离开),这样做的好处是叙事效果十分强烈,不给观众情绪与视觉的调整时间,增加后续画面的冲击力与感染力。
景别
片中景别基本都是全远景,大远景,中近景,特写,而中远景,中景等基本没有。
拍车在路上,藏羚羊的遗骸,铺开羊皮时,用全远景,大远景,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如拍藏羚羊的遗骸,铺开羊皮时),加重环境的荒寂感(如车在路上,人在雪里走时),同时也有表现地点(如城市,雪地,山区,河边),时间(白天,晚上,晴天,雪天等)环境等作用。
而拍人物则多用中近景,特写,此时人物的表情分层清晰,观众可以更方便地观察画面中演员的面部表情,也更容易地获得许多有关这个角色的信息(如开头记者与日泰第一次见面时),特写下的人物的眼睛和嘴巴更容易表现一些细节(如日泰的许多镜头),许多心理活动就是由此表露出来的。
中景虽然既能交代环境,也能表现人物,但是由于其平稳,缺少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比较沉闷,因此不适合《可可西里》整体的风格。
构图
人物镜头常将主体放于中心或偏上方,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物更有支配感和力量感;而在拍摄藏羚羊被杀,满地的藏羚羊骨,藏羚羊皮,马锐死前的对话,车在路上等镜头时,都将主体(藏羚羊,藏羚羊骨,藏羚羊皮,马锐,车)放于画面下方,使其更显脆弱,无力,渺小的特性;此外,片中也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如烧藏羚羊骨的火的红与暗的环境形成色彩对比,流沙中刘栋的挣扎与四周环境形成动静对比等。
风格
环境音的大量使用,下方时间点的显示(第几天),都使得电影在前中期像是一部纪录片;而后期则是多线并进的剧情,最后一一结束;全片的画面给人一种直白,冷漠的感觉,镜头直直地面对死亡,也毫不美化反派的邪恶,杀戮;有一种写实的感觉。
此外,并不是常规的大团圆结局,悲剧式的结尾也为作品增色不少(至少在笔者看来)。
杂
(指没啥用的话)
因这部分不是主要的,所以放最后来说
1.笔者认为最后到日泰被杀那一段完全可以结束了,但是可能是为了首尾呼应,有始有终,最后又一段葬礼的镜头,反而得不偿失。
2.即使是反派人物死亡时,也有哀乐奏起,说明其实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其实同样都是十分悲哀的,无奈的,是没有办法,才会这么做的;这点从一些对白里也能看出。
3.笔者喜欢这样的结局,私以为,像日泰这样的人,不应该由法律来量衡他的奖惩,判定他的生死,而应该死在偷猎者的枪下,抑或是死在追偷猎者的路上(坦白我在他跨越雪山之前就猜测追上偷猎者之后会不会被打死);此外巡山队员的一个个死亡,也是在寓意着有拯救藏羚羊信仰的人正在逐渐减少。
4.影片虽然引入了记者作为“观众”类似的旁观者,但是并没有刻画出记者从开始到结尾的心理,感情等方面的变化,除了开头和结尾以及极少数镜头,存在感也近乎于没有,是一个缺陷。
5.巡山队与偷猎者的关系,一方面是互相帮助的(如马占林让他儿子救助巡山队员;巡山队在力所能及下给他们事物,带他们上车出可可西里),一方面又是互相敌视的(如马占林出去后让老板来堵截日泰;巡山队在抓捕的时候无所顾忌地开枪)
6.绕不开的,是刘栋死于流沙,这个片段十分震撼人心,简直就像是在目睹一个人真实的缓慢死亡,以至于笔者在观看全片之前就已经不止一次地在各个地方看过;但是,结合全片来看,这里刘栋的死是必要的吗?坦白说,笔者认为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加入了这个镜头,则冲击了观众“正义的一方/主角团不可能会死”的惯性思维,强调了生命的脆弱,间接性地为接下来日泰突如其来的死亡作了铺垫;同时也和片中其他地方一起让观众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马占林说自己原本是放牧的等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