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心理学中的永恒问题

  •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 善良
    • 邪恶
    • 中性
  • 心身关系如何

    • 心身平行

      • 冯特科学心理学
      • 铁钦纳构造主义
    • 机能或功用

      • 詹姆斯实用主义
  • 机械论和生机论

    • 人的行为是否可以完全根据机械定律来解释
  • 先天论和经验论

    • 经验和遗传对人类属性的贡献有多少
  • 理性论和非理性论
  • 人与非人的动物的关系如何

  • 人类知识的起源是什么

    • 经验论
    • 理性论
    • 先天论
  • 客观实在与主观实在

    • 神经生理学
  • 关于自我的问题
  • 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

近代欧洲的心理学思想

2经验主义 vs 理性主义

  • 经验主义

    • 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尤其是感觉经验
    • 被动心灵
    • 强调归纳
  • 理性主义

    • 感觉提供的知识必须经过理性系统的消化,才能发现真理
    • 主动心灵
    • 强调演绎

经验主义心理学

理想主义心理学

  • 莱布尼茨
  • 康德
  • 赫尔巴特

联想主义心理学

  • 霍布斯
  • 洛克
  • 贝克莱
  • 休谟
  • 哈特莱
  • 培因

生理学

贝尔-马戎弟定律

  • 发现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证明传导感觉剌激和运动冲动系由不同的神经纤维分担

缪勒

  • 神经特殊能量说

3赫尔姆霍兹

  • 神经脉冲传导速度

    • 用蛙神经
  • 视觉——三色说
    • 听觉——共鸣说

大脑机能研究

  • 颅相学

    • 加尔
  • 3脑功能定位 vs 整体论

    • 脑功能整体论

科学心理学

2心理物理学

  • 韦伯

    • 最小可觉差
    • 韦伯定律

      • 三角I/I = k
  • 费希纳

    • 费希纳定律

      • 要使心灵呈算数级变化,物理刺激必须呈几何级变化
    • 心理物理法

1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 冯特的意志主义

    • 对象

      • 直接经验
      • 间接经验
    • 心身平行论
    • 方法

      • 实验内省法
    • 任务

  • 对冯特的评价

    • 1为什么以1879冯特为标志

      • 1897年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开端

img
img

德国的发展

内容心理学

  • 艾宾浩斯

    • 记忆研究贡献

      • 对记忆的定量研究
    • 研究方法

      • 节省法

        • 多次学习无意义音节所用时间
    • 遗忘曲线

      • 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
      • 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因而遗忘的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 评价

      • 贡献

        • 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是首创性的工作,具有历史意义
        • 冯特曾认为告级心理活动不能用实验研究,而艾宾浩斯用实验方法研究学习,记忆,思维等告级心理过程,打破了这一禁区,为实验心理学打开一个新局面
        • 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 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
      • 局限

        • 只对记忆做定量分析而未涉及记忆内容的性质
        • 在记忆研究中过份依赖无意义音节,与现实生活有相当距离
        • 回避了人类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记忆简单地视为机械重复的结果
        • 以自己做被试,产生大量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而且知道实验意图,给实验带来变化,因此不具有普遍性

3意动心理学

  • 布伦塔洛

    • 创立意动心理学,主张研究心理意动,而不是元素
    • 意动总是指向一个对象(内容)
    • 重视心理的能动性和整体性
    • 主要贡献

      • 开创了心理学人文研究取向
      • 指出实验心理学可能出现的偏差
      • 重视人心理的能动性和整体性,因而对精神分析,完型心理,机能主义均起了理论先驱作用
  • 研究方法

    • 内部知觉或反省
    • 观察法

      • 直接观察,审视和体验自己的意识领域,观察别人的言语,动作及其他表现
  • 斯顿夫

    • 影响了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
    • 音乐心理学

构造主义

  • 铁钦纳

    • 主要观点

      • 坚持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
      • 主要关注心理生活是什么(心理元素)和怎么样(元素如何结合)的问题
      • 内省法

        • 严格培训被试,避免犯“刺激错误”
    • 与冯特的异同

        • 研究经验内容与各种构造
        • 心身平行论
        • 实验内省法
    • 评价

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的兴起背景

  • 社会背景

    • 南北战争结束,美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不到50年就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从而为美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物质保障
  • 哲学背景

    • 机能主义是在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 创始人是詹姆斯,他同时也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 机能心理学是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也有人把机能心理学称为实用主义心理学
    • 实用主义哲学

      • 代表人物

        • 詹姆斯,杜威
      • 基本观点

        • 存在就是有用
        • 真理不可知,有用即真理
      • 思想根源

        • 贝克莱,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哲学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 科学背景

    • 达尔文的进化论
    • 高尔顿的个体差异研究
    • 动物行为的早期研究

欧洲机能主义

  • 1达尔文

    • 物种起源

      • 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 生物进化原因

      • 生存竞争,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 进化是偶然发生,没有方向和目的
    • 1影响

      • 强调意识机能的研究而不是意识构造的研究
      • 关注动物心理,形成了比较心理学的基础
      • 促使心理学接受来自许多不同领域的数据和方法
      • 关注个体差异的描述和测量
    • 心理的机能

    • 进化和适应的本质

  • 2高尔顿贡献

    • 个体研究差距
    • 认为智力取决于感觉的敏锐程度
    • 智力的遗传决定论

      • 谱系调查法
      • 双生子研究
      • 优生学
    • 创造了数学统计方法

      • 相关和回归
  • 比奈

    •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 测验内容

        • 直接对认知能力的测验

美国机能主义

  • 实用主义心理学

    • 詹姆斯

      • 美国现代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之父
      • 主要著作

        • 心理学原理

          • 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
          • 心理学是关于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
        • 心理学简编
        • 实用主义
      • 心理适应观

        • 心理是生物进化赋予人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技能
        • 心理特性

          • 适应性
          • 目的性
          • 有用性
        • 身心关系:机能或功用的关系

          • 心理活动都伴随身体的活动
          • 大脑活动是意识状态的直接条件
        • 意识状态
      • 研究方法

        • 内省法
        • 实验法
        • 比较法
      • 意识流学说

        • 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段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 本能和习惯理论

        • 习惯分为两种

          • 由先天倾向而来的习惯(本能
          • 由教育而来的习惯
      • 情绪理论

        • 生理反应的唤醒先于情绪的出现,如恐惧,愤怒,悲伤,爱等等
      • 自我理论

        • 经验自我-客体我
        • 纯粹自我-主体我
      • 记忆理论

        • 初级记忆=短时记忆

          • 指存在于意识之中的内容,它如实地转换刚刚知觉到的事件
        • 次级记忆=长时记忆
      • 理论构建,而非具体的实证研究
      • 优点

        • 提出了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新心理学观
        • 开拓了一些新的心理学分质
        • 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 评价

      • 2与冯特的比较

        • 詹姆斯使用方法更多,更中立
  • 芝加哥学派

    • 狭义的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针锋相对
    • 代表人物

      • 创始于杜威
      • 形成于安吉尔
      • 完成于卡尔
    • 1与构造主义的区别

      • 不像构造心理学一样,有公认的领袖
      • 反对构造心理学一样把心理学看作纯科学
      • 反对构造主义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
      • 研究心理活动

        • 反对意识元素的琐碎分析
        •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更广泛
        • 更关注个体差异
      • 意识功用
      • 心物/身关系
  • 哥伦比亚学派

    • 卡特尔

      • 心理测试
    • 伍德沃斯

      • 动力心理学
      • S-O-R
    • 桑代克

      • 机能主义到行为主义过渡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

  • 哲学背景

    • 机械唯物主义

      • 笛卡尔
      • 洛克
    • 实证主义

      • 经验落实
      • 客观主义
    • 实用主义哲学和新实在论
  • 科学心理学背景

    • 进化论
    • 生理学

      • 巴甫洛夫
    • 动物心理学

      • 桑代克
    • 机能主义
    • 意识心理学的危机

行为主义的先驱

  • 1桑代克

    • 用实验法取代观察法研究动物心理学
    • 首创迷箱
    • 试误S-R联结

      • 尝试-错误
    • 学习律

      • 练习律

        • 通过练习,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加强
        • 不进行练习,联结削弱
      • 效果律

        • 奖励和惩罚对联结的影响
      • 准备律

        • 准备好传导,传导得以实现

          • 满意
        • 准备好传导,传导没有实现

          • 烦恼
        • 没有准备传导,强行传导

          • 烦恼
  • 巴甫洛夫

    • 经典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 泛化和分化

古典行为主义

  • 产生
  • 华生

    • 研究内容

      • 行为,不是意识
    • 研究方法

      • 客观,不是内省
    • 研究目标

      • 预测并控制行为
    • S-R

      • 肌肉搜索和腺体分泌
    • 否认本能

      • 环境决定论
    • 情绪理论

      • 小阿尔伯特

        • 建立条件反射
      • 彼得

        • 消除条件反射
  • 评价

2新行为主义

  • 出现背景

    • 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
  • 主要特征

    • 不排除意识经验,提出中介变量
    • 整体行为观
    • 重视操作分析的客观方法
  •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 整体行为及其目的性

      • 心理学应研究行为,但行为分两种

        • 分子行为

          • 个体所表现的局部性动作
        • 整体行为

          • 个体所表现的大单元或整体性行为
      • 整体行为的四个特征

        • 行为总是具有目的性
        • 整体行为具有认知的特征
        • 最小努力原则
        • 整体行为可以通过教育转化
    • S-O-R

      • 中介变量

        • 需要系统

          • 指有机体当时的生理需要或内驱力情况
        • 信念价值动机

          • 指选择某种目的物的欲望的强度和这些目的物在满足需要中的相对力量
        • 行为空间

          • 指个体发生行为的空间
    • 符号学习理论

      • 认知地图

        • 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 学习在本质上是位置学习

        • 即了解事物的地点,知道环境中有什么符号将会导致什么结果,形成情景的认知地图,而不是学会对特殊的刺激做出特殊的反应
      • 潜伏学习实验

        • 指未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的学习,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
        • 当需要利用这种知识时,学习的结果才通过行为操作表现出来
  •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基本观点

      • 研究对象

        • 直接把心理学称为行为科学
      • 对行为主义的操作分析

        • 坚持华生的S-R公式,相对于华生,斯金纳更注重研究反应
      • 行为分两种

        • 应答性行为

          • 特定刺激引起的反应
        • 操作性行为

          • 个体操作其环境的行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1与经典/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 联结建立的顺序不同
        • 刺激的含义不同
        • 反应的含义不同
        • 使用条件不同
    • 强化原理

      • 任一反应若有强化刺激物尾随其后,则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 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条件反应概率的任务事件
    • 实践中的应用

      • 程序教学

        • 优点

          • 能得到及时反馈,总是起激励和积极的作用
        • 缺点

          • 不利于复习预习,不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 行为矫正术

        • 积极和良好的强化作用则可以成为改变各种不良行为的一种有效心理治疗技术
  •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 交互决定论

      • 人的行为既不只受内部因素的驱动,也不是仅由外部环境刺激自动塑造和控制,个人,环境,行为互为因果

        • 个人
        • 环境
        • 行为
    • 观察学习理论

      • 两类学习

        • 参与性学习

          • 在动手做和体验行动结果过程中学习
          •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习
        • 替代性学习

          • 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 实验

        • 波比娃娃实验
    • 自我效能感

格式塔心理学

含义

三巨头

  • 韦特海默

    • 研究似动现象并创立了格式塔学派
  • 苛勒

    • 顿悟学习理论
  • 考夫卡

    •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1似动

  • 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

主要观点

  • 从现象学理论出发,主要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
  • 直接经验

    • 一个人直接感知导的知识经验

      • 客观经验(共有的
      • 主观经验(个人的
  • 主张研究整体行为和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
  • 心理物理场包括自我和环境

同型论

  • 意识经验与大脑基本过程的结构一致性

方法

  • 从现象学强调观察法,不反对内省法,但反对行为主义排斥意识和直接经验的行为观察,以及构造主义排斥事物对象和意义的内省分析法
  • 原则

    • 把直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己的观察
    • 坚持对经验朴素而如实的描述,不做仁和推测和解释
    • 对经验进行质的分析,不盲目运用自然科学的量的方法
    • 按照整体性而不是元素分析的方法研究经验

知觉组织原则

  • 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整体决定部分

    • 图形-背景法则
    • 接近法则
    • 相似法则
    • 闭合法则
    • 连续法则
    • 简单性法则
  • 总原则——格式塔趋向原则

    • 知觉组织的作用总是趋向完善和格式塔,它使得我们把不完全的图形知觉为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成有意义的图形,把摸棱两可的图形知觉成明确的图形

顿悟

  • 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关系而发生的学习
  • 综合性的对以往经验的运用或升华
  • 学习的迁移

精神分析

2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 1安娜O的案例

    • 宣泄疗法,谈话疗法
    • 移情和反移情
  • 主要理论

    • 本能论
    • 潜意识

      • 潜意识

        • 快乐原则
      • 前意识
      • 意识

        • 现实原则
    • 人格结构

      • 本我

        • 快乐原则
      • 自我

        • 现实原则
      • 超我

        • 完美原则
    • 焦虑论

      • 早期

        • 本我是焦虑的根源
      • 后期

        • 自我是焦虑的根源
      • 自我防御机制

        • 为了缓解和方织焦虑或愧疚的精神压力
    • 性欲论与发展阶段
    • 梦论
  • 评价

    • 贡献

      • 开辟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把传统心理学所忽视的潜意识作为研究对象,开拓了心理学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理论和方法
      • 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哥哥领域
    • 不足和批评

      • 理论的科学性,方法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 夸大了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作用,强调生物本性,导致泛性论倾向和生物学化倾向
      • 理论具有主观主义和神秘主义倾向
      • 将一切神经症归于性压抑,不符合社会现实,同时,精神分析的疗效也不肯定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 自卑与补偿

    • 自卑感

      • 人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
    • 追求卓越

      • 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一个总目标,力图做一个没有缺陷的人
  • 社会兴趣

    • 定义

      • 个人认同社会的目标,把自己的追求同社会发展方向统一起来
    • 表现

    • 形成

      • 最初是由儿童同其父母间的早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 作用

      • 有无社会兴趣是衡量个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
      • 社会兴趣的水平决定一个人生活意义的大小和对社会贡献的程度
  • 治疗法

    • 鼓励

      • 来访者不被看做是有病的,需要治疗的,而被看作收到了挫折,需要用鼓励来改正错误的自我感知
    • 共同努力

      • 由来访者和治疗师朝着双方的共同目标积极工作
    • 社会兴趣

      • 治疗师帮助来访者建立社会兴趣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人格结构

    • 意识
    • 个体潜意识
    • 集体潜意识

      • 人类祖先经验的积淀物
      • 本能
      • 原型
  • 人格类型

    • 两种态度类型

      • 内倾

        • 心理能量往往指向内心世界
      • 外倾

        • 心理能量往往指向外部世界
    • 四种功能类型

      • 感觉型
      • 直觉型
      • 思维型
      • 情感型
    • 结合出八种人类类型

演变

人本主义

2产生背景

  • 社会背景

    • 二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社会精神裂变严重
  • 哲学背景

    • 人道主义

      • 重视个人价值,微糊个人的尊严和权力,解放个性,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思想
    • 人性论

      • 人具有潜在的善性
    • 存在主义

      • 把个人尊严和成长作为研究对象
    • 现象学
  • 心理学背景

    • 反对行为主义

      • 认为行为主义把人机械化,生物学化,导致人的尊严和价值降低
    • 反对精神分析

      • 承认潜意识的合理处,赞同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内在动机驱使的,并对新精神分析的自我概念作了发展,强调意识自我的主导机能

基本主张

  • 研究对象

    • 正常人/精英
    • 人的经验
    • 本性,潜能,价值
  • 研究方法

    • 整体
    • 折中,兼容
  • 基本特点

    • 研究告级动机
    • 强调人性研究
    • 关注社会问题
    • 追求健康人格

马斯洛

  • 需要层次论

    • 三个基本假设

      •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
      •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
      • 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 层次

      • 自我实现需要
      • 尊重需要
      • 社交需要
      • 安全需要
      • 生理需要
  • 自我实现论

    • 自我实现的内涵

      •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是完满人性的实验,是个人潜能的实现
      • 这种内在的本性是好的,不是邪恶的,至少是中性的
  • 高峰体验论

    • 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能感受到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

1罗杰斯

  • 人性论

    • 人的本性是善的,人性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倾向,恶并非人的本性,而是由文化和社会因素造成的
    • 人性中的善是通过潜能自我实现的倾向,而在外部行为中表现出来
    • 人类有机体从受精卵开始导长成婴儿便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发展的建设性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在无论何种情况下都潜藏着朝向自我实现的巨大能量
  • 人格的自我理论
  • 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 三个原则

      • 真诚一致
      • 无条件积极关注
      • 共情
    • 方法

      • 对病人所说事件不作仁和评价和指引
      • 无条件正面关心病人
      • 进入病人当时的情感中

评价

  • 贡献

    • 把人的本性和价值提导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
    • 突触人的动机系统与告级需要的重要作用
    • 提出实验客观范式与经验主观范式统合的新构想
    • 促进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与教育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
    • 推动哲学世界观的积极变革
  • 不足

    • 未摆脱自然主义人性论的羁绊
    • 渗透个人本位主义思想
    • 缺乏实证性的检验和支持

皮亚杰学派

心理发展的实质与结构

  • 适应
  • 图式
  • 同化
  • 顺应
  • 平衡

心理发展阶段

  • 特点

    • 普遍性
    • 顺序不变性
    • 转换和不可逆性
    • 逐步发展性
    • 平衡
  • 阶段

    • 感知运动
    • 前运算
    • 具体运算
    • 形式运算

2发生认识论

  • 认识来自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内源性知识重构的结果

    • 认知的表型复制(内源取代外源
  • 认识的发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建构的过程
  • 主要研究认知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构及其心理起源

    • 根据认识的历史,它的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与运算的心理起源,借以解释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
  • 基本假设

    • 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与儿童个体认识的发生和发展是平行的或相似的
  • 基本观点

    • 认知的心理发生论
    • 认识的生物发生论
    • 认知的建构结构论

      • 整体性
      • 转换性
      • 自我调节性

评价

  • 贡献

    • 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 系统研究了儿童的心理发展
    • 开创了儿童心理研究的新方法
  • 影响

    • 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 对哲学认知论的影响
    •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 不足

    • 新皮亚杰学派

      • 局限于认知发展的纯理论研究,忽视了教育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 只研究了认知发展的宏观规律,缺乏对认知发展的微观规律的研究
      • 带有明显的生物学化倾向
      • 存在逻辑中心主义的倾向
      • 由许多存疑之处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产生背景

  • 社会背景
  • 相关学科背景

    • 计算机科学
  • 心理学背景

    • 早期实验心理学
    • 格式塔
    • 认知行为主义
    • 皮亚杰

代表人物

  • 西蒙与纽厄尔
  • 米勒
  • 奈塞尔

3基本观点

  • 以认知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方法

  • 实验法
  • 观察法
  • 计算机模拟

评价

斯金纳的鸽子

桑代克的猫

洛伦茨的鸭子

斯佩里的脑

哈洛的猴

巴普洛夫小狗

皮亚杰的孩子

托尔曼的老鼠走迷宫

科勒的猩猩吃香蕉

华生的小孩怕白毛

弗洛伊德荣格关系糟

班杜拉娃娃

  • 核心问题

    • 漫长过去,短暂历史
    • 永恒问题
    • 心理学是科学吗
  • 20世纪80年代之前科学史
  • 心理学发展的两种争论

    • 内容与意动
    • 构造与机能
  • 四种体系,三大势力,两次革命

    • 行为

      • 古典行为
      • 新行为
      • 新新行为
    • 认知

    • 精神分析
    • 第三方

      • 人本主义
  • 科学VS人文

    • 科学

      • 内容心理学
      • 构造主义
      • 机能主义
      • 行为主义
      • 皮亚杰学派
      • 认知心理学
    • 人文

      • 意动心理学
      • 精神分析
      • 人本主义
  • 新发展

    • 认知神经科学
    • 具身认知
    • 进化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