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1毕生发展lifespan development

    • 是对个人在生命历程中行为模式的发展,变化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的领域
  • 毕生发展的主题

    • 生理发展physical development

      • 考察身体各部分的构造以及发展中所需的饮食和睡眠等如何决定行为
    • 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

      • 试图理解智能的发展和变化怎样影响个体行为
    • 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

      • 毕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将个体和其他人区分出来的独有特性的变化和稳定性
    • 社会性发展social development

      • 毕生发展过程中个体与他人互动,以及他们的社会关系发展,变化和保持稳定的方式
  • 决定毕生发展的先天与后天因素

    • 先天和后天对发展的相对影响
    • 儿童对环境主动/被动接受主题
    • 连续型变化和阶段性变化
    • 关注毕生发展还是关注特定的时期
    • 1关键期与敏感期:考察环境的影响

      •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 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此时特定的事件会造成重大影响,这时特定的环境刺激是正常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 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s

        • 机体对环境中特定类型的刺激具有更强的易感性
  • 1心理动力学观点

    • 关注于个体内部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认为无意识驱力决定了个体的人格与行为
      • 每个人的人格都包含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 强调儿童期的人格发展,认为心理性的发展是儿童经历一系列不同阶段的过程,每个阶段都通过一种特定的生物功能和身体部位获得愉悦感或满足
    • 埃里克森的心理学理论

      • 心理社会性发展

        • 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互作用的变化,以及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大概年龄发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阶段弗洛伊德阶段的主要特征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各阶段的正性结果埃里克森各阶段的负性结果
出生到12~18个月口唇期感兴趣从吮吸,吃,说话,啃咬中获得口部满足信任对不信任从环境支持中获得信任对他人感到害怕和担忧
12~18个月到3岁肛门期通过排泄和控制排便获得满足,最终接受与如厕相关的社会控制自主性对羞愧怀疑如果探索受到鼓励,会感到自我满足怀疑自己,缺乏独立性
3岁到五六岁性器期对生殖器感兴趣,对恋母情结的冲突做出妥协,导致对同性别父母的认同主动对内疚探索出发起行动的方式对行动和想法感到内疚
五六岁到青春期潜伏期对性的关注大大减弱勤奋对自卑发展出胜任意识感到自卑,没有控制感
青春期到成年期生殖器期重新出现对性的兴趣,建立成熟的性关系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意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对自己需要遵循的角色有明确认识没有能力识别生命中的适当角色
成年早期 亲密对梳离发展爱,性关系和亲密友谊害怕与他人建立关系
成年中期 繁殖对停滞感知生命延续的贡献轻视自己的活动
成年晚期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到生命中的成就和谐统一对生命中失去的机会感到悔恨
  • 行为观点bhavioral perspective

    • 认为理解发展的关键是观察行为和环境刺激
    • 华生是最先提倡行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之一
    •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 发生于当有机体学会用一种特定的方式对中性刺激进行反应的时候
    •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 模仿学习
  • 认知发展理论

    • 皮亚杰
    • 同化

      • 人们根据当前认知发展的程度和思维方式来理解一个新体验的过程
    • 顺应

      • 改变当前思维方式,来对出现的新刺激和事件进行回应
    • 阶段

      • 感知运动
      • 前运算
      • 具体运算
      • 形式运算
  • 人本主义观点humanistic perspective

    • 人们具有先天的能力来对自己的生命做出决策,或控制自己的行为
    • 罗杰斯认为,所有人都需要积极关注,因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被爱和被尊重的需要
  • 情境观点contextual perspective

    • 本芬伯尼/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
    • 生物生态学理论

      • 心理学家本芬伯尼在承认毕生发展问题的传统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替代观点
      • 微观系统microsystem

        • 儿童每天都接触的生活环境
      • 中间系统mesosystem

        • 联系了微观系统的众多方面
      • 外部系统exosystem

        • 代表了更一般的影响
      • 宏观系统macrosystem

        • 代表了作用于个体的更大的文化影响
      • 时序系统chronosystem

        • 是上述所有系数的基础
  •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 如果不考虑儿填成长的文化背景,就无法对其发展进行全面了解
    • 强调认知发展过程中如何作为同一文化成员之间社会互动的结果
  • 演化观点

    • 洛伦兹是习性学的主要倡导者
观点人类行为和发展的主要思想主要支持者举例
心理动力学观点贯穿必胜的行为是由内在的无意识力量所激发的,它源自儿童期,我们无法对其控制弗洛伊德,埃里克森一个超重的年轻人具有口唇期发展阶段的固着
行为观点通过岩剑可观测的行为和环境刺激,才可以理解发展华生,斯金纳,班杜拉一个超重的年轻人会被认为没有得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锻炼习惯的强化
认知观点强调人们认识,理解和思考世界方式的变化和成长如何对行为产生影响皮亚杰一个超重的年轻人没有学会保持适当体重的有效方式,且不重视影响平衡
人本主义观点行为由自由意志选择,并被我们先天努力发挥全部潜能的能力己发罗杰斯,马斯洛一个超重的年轻人也许最终选择只求最佳体重作为其个体成长整体模式中的一部分
情境观点发展应该被看作个人的生理,认知,人格和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本芬伯尼,维果斯基超重是由一系列个体的生理,认知,人格和社会生活交互作用造成的
演化观点行为是来自祖先的基因遗传导致的结果,促进物种生存的适应性特质和行为通过自然选择遗传下来洛伦兹收到达尔文早期研究的影响一个超重的年轻人也许具有肥胖的遗传倾向,因为过多的脂肪有助于其祖先在饥荒年代存活下来
  • 个案研究

    • 涉及对一个特定个体或少数个体进行详尽,深入的访谈
  • 调查研究

    • 被选择的一组人将代表更广泛的总体,他们需要回答有关自己对于某个特定主题的态度,行为或想法的问题
  • 1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

    • 测量个体的变化
    • 优点

      • 能看到比较完整、系统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转折点、显著的阶段特征和量变质变规律
      • 可以研究早期和晚期事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
    • 缺点

      • 花费时间、经费和人力
      • 被试会流失
      • 重复测量效应
      • 同辈效应
      • 跨代效应
  • 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 research

    • 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相互比较
    • 优点

      • 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结果也就具有较好的概括性
      • 时效性较强
      • 不存在重复测量的问题
      • 节省时间和经费
    • 缺点

      • 缺乏系统连续型
      • 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 取样程序较为复杂
      • 可能存在同辈效应
  • 序列研究sequential studies

    • 聚合交叉研究
    • 研究者在不同的时间点考察不同年龄组的被试
    • 优点
    • 不仅可以排除同辈效应,而且可以不断补充被试
    • 可以了解是否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 耗时比典型的纵向研究少
    • 可对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和早期影响的作用问题进行研究
  • 同辈效应

    • 每个人都属于一个特定的同辈群体,也就是生于同一时代相同地域的人类群体。一些主要的社会事件,会对特定同辈群体的成员产生相似的影响

第二章 生命的开始

1阿普加量表

迹象0分1分2分
A外贸(皮肤颜色)全身蓝灰色或全身苍白除手足外,其他部分正常全身皮肤颜色正常
P脉搏无脉搏低于每分钟199次高于每分钟100次
G面部扭曲(面部对刺激的反应敏感性)无反应有面部表情打喷嚏,咳嗽时面部扭曲,然后回复
A活动性(肌肉状况)缺失胳膊和腿会弯曲积极地运动
R呼吸缺失缓慢,不规律呼吸顺利,会啼哭

早期学习能力

  • 经典条件作用

    • 有机体学会以特定方式对一个中性刺激进行反应,而该刺激通常不会引起此种反应的情境
  • 操作性条件作用

    • 自发的反应由于与其相联系的正性或是负性结果而增强或者减弱的一种学习方法
  • 1习惯化habituation

    • 对某个刺激的反应由于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逐渐减低

第三章 婴儿期

### 1发展的四大原则

  • 头尾原则cephalocaudal principle

    • 发展遵循先从头部和身体的上半部分发展,然后身体其余部分发展的原则
  • 近远原则proximodistal principle

    • 发展从身体的中央部分扩展到外围部位
  • 等级整合原则principle of hierarchical integration

    • 简单的机能通常独立发展,随后这些简单的机能整合成更加复杂的机能
  • 系统独立性原则principle of the independence of systems

    • 身体不同系统的发展速率不同

突触修剪

  • 生活中没有受到刺激的某些神经联结,就像没有使用的神经元一样被消除,他们消失的过程叫作突触修剪

运动发展

  • 粗大运动技能
  • 精细运动技能

发展常模:个体和总体之间的比较

  • 常模代表了特定年龄段大样本儿童的平均表现
  • 习惯化
  • 去习惯化
  • 婴儿的视力范围大概是成年人平均视力的1/10~1/3
  • 视崖

    • 将婴儿放在厚厚的玻璃上,玻璃下方的其中一半铺上了方格图案,让人觉得婴儿趴在非常稳当的地板上,但在玻璃板的中间,方格图案突然下降好几十厘米

1皮亚杰理论

  • 感觉运动
  • 前运算
  • 具体运算
  • 形式运算
  • 图式

    • 我们理解世界的基本构成单元
  • 同化

    • 人们以其当前的认知发展阶段和思维方式来解释自身经历的过程
  • 顺应

    • 遇到新的刺激或事件时,改变现有的思考,理解和行为方式来进行反应
亚阶段年龄描述例子
简单反射出生后的第1个月在这个阶段,决定婴儿与世界交互作用的各种反射是他们认知生活的重心吮吸反射让婴儿吮吸放在嘴唇上的任何东西
最初的习惯和初级循环反应1~4个月在这个年龄段,婴儿开始将个体的行为协调为单一而整合的活动婴儿可以将抓握物体和吮吸这个物体结合起来,或者一遍触摸一遍盯着它看
次级循环反应4~8个月在这期间,婴儿主要的进步在于,将他们的认知区域拓展到自己以外的世界,并且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作用一个儿童在婴儿床赏反复地拨弄着拨浪鼓,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摇晃它,从而观察声音的变化。这名儿童九表现出调整自己有关拨浪鼓的认知图式的能力
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使用更具计划性的方式来引发事件,将几个图式协调起来形成单一的行为,他们在该阶段理解了客体永存婴儿会推开挡在路中间的玩具,伸手够它下面只露出一部分的另一个玩具
三级循环反应12~18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发展出皮亚杰所说的“有目的的行为改变”,这样的行为将带来想要的结果。婴儿像是在进行小实验一样来观察结果,而不再是仅仅重复喜欢的活动儿童不断地改变扔玩具的地点,每次都仔细地观察它掉在什么地方
思维的开始18个月~2岁第6个亚阶段的主要成就在于心理表征能力或象征思维能力的获得。皮亚杰认为只有在这个阶段,婴儿才能想象出看不见物体的可能位置儿童甚至能够在头脑中勾画出看不见物体的运动轨迹,因此,如果一个球滚到了家具的下面,他们能判断出球会在另一面出现的可能位置
  • 1客体永存object permanence

    • 即使看不到人和物体了,也能够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1语言发展的起源

  • 学习理论的观点

    • 语言是习得的技能
  • 先天论观点

    • 语言是天生的技能
  • 交互作用观点

    • 语言发展是由基因和有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

  • 陌生人焦虑

    • 婴儿在遇见不熟悉的人时所表现出的小心与谨慎,通常发生在第一年的后半年
  • 分离焦虑

    • 当婴儿熟悉的照顾者离开时,婴儿所表现出的紧张情绪
  • 1社会性参照

    • 有意地搜索他人的情感信息,来帮助我们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情的含义

1依恋attachment

  • 依恋是儿童与特定个体之间形成的正性情绪联结
  • 安斯沃斯陌生情境

    • 安全型依恋

      • 儿童会把母亲当作大本营
    • 回避型依恋

      • 儿童不会主动寻求接近母亲,在母亲离开之后,他们似乎不会难过
    • 矛盾型依恋

      • 儿童对母亲同时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反应
    • 混乱型依恋

      • 儿童表现出前后不一致,相互矛盾和混乱的行为

Rothbart model

  • 反应性

    • 活动水平
    • 注意广度/持久度
    • 恐惧性痛苦
    • 易激性痛苦
    • 积极情感
  • 自我调节

    • 努力控制

1气质的分类temperament

  • 易养型

    • 具有积极的气质
  • 难养型

    • 存在更多消极的心境
  • 慢热型

    • 不怎么活跃,对环境的反应较平静
  • 拟合度

    • 婴儿长期的调整依赖于其特定气质与所处环境特征及需要的拟合度

第四章 学前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 1中心化centration:所见即所想

    • 关注刺激物的某一有限方面(特别是表面成分)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过程
  • 1守恒conservation:认识到表象有欺骗性

    • 物体的数量与排列和外在形状无关的知识
  • 对转变transformation的不完全理解

    • 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 自我中心egocentric thought:不能采择他人观点

    • 不考虑他人观点的思维
  • 直觉思维的出现

    • 学龄前儿童利用简单的推理以及他们的渴望来获取世界的知识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点

  • 1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eximal development,ZPD

    • 在某一水平下,儿童几乎能够但又不足以独立完成某一任务,但是在他人的帮助下是可以完成的,维果斯基将这二者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 1脚手架scaffolding

    • 由他人提供的帮助或扶持被称为脚手架
    • 是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支持,以鼓励儿童的独立和成长

学前期的社会发展和人格发展

  • 在学前期早期,儿童正在结束自主对羞愧怀疑阶段并进入主动对愧疚阶段
  • 集体主义取向

    • 亚洲文化的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是达的社会网络中的一部分,在这个社会网络中自己与他人相互练习,并对他人负有责任
  • 个人主义取向

    • 西方文化中的人们强调个人同一性以及个体的独立性,倾向于把自己看成是独立和自主的,与他人竞争稀缺资源
  • 社会学习理论

    • 儿童通过观察他人知道了与性别相关的行为和期望,这里的他人包括父母,教师,兄弟姐妹以及同伴
  • 早期游戏理论

    • 精力过剩说
    • 生活准备说
    • 娱乐放松说
    • 成熟说
  • 现代游戏理论

    • 精神分析理论
    • 认知动力说
    • 学习理论
    • 朱智贤的观点
  • 游戏分类

    • 功能性游戏
    • 建构性游戏
  • 游戏的社会性方面

    • 平行游戏
    • 旁观者游戏
    • 联合游戏
    • 合作游戏
  • 1儿童心理理论

    • 关于心理活动的知识与信念
    • 错误信念false belief

      • 意外地点任务
      • 意外内容任务
  • 1父母的类别

    • 专制型父母autoritarian parents

      • 控制,惩罚,严格,冷漠
    • 放任型父母permissive parents

      • 提供不严格且不一致的反馈
    • 权威型父母

      • 间定的,制定清晰一致的规则限制
    • 忽视型父母

      • 对孩子不感兴趣,表现除莫不关系以及拒绝行为

道德

  • 道德发展

    • 是指人们公正感,对于正确与否做出判断的意识以及与道德问题相关的行为的变化
  • 1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观点

    • 前道德阶段

      • 没有规则的意识
    • 他律道德阶段

      • 在这一阶段,儿童假设有且只有一种方式进行游戏,死板地按照规则玩
      • 内在公平

        • 规则被打破会受到惩罚
    • 自律道德阶段/自主合作阶段

      • 游戏的规则可以被改变
  • 道德的社会学习观点

    • 亲社会行为
    • 反社会行为
  • 抽象模仿
  • 道德的遗传学范式
  • 共情和道德行为
  • 攻击

    • 工具性攻击

      • 由达成具体目标的愿望所驱动的攻击
    • 关系攻击

      • 意在伤害另一个人感受的非身体攻击

第五章 儿童中期

具体运算思维的出现

  • 前运算阶段

    • 中心化

      • 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
  • 具体运算阶段

    • 去中心化

      • 可以从各个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
    • 可逆性

      • 转变一种刺激的过程是可以逆转的
    • 儿童理解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等概念
  • 分类

    • 儿童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内在的关系等进行分类
  • 排序

    • 只能考虑一个方面的属性排序

心理社会性发展

  • 勤奋对自卑
  • 理解自我

    • 从生理的自我理解到心理的自我理解

1道德发展

1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

  • 前习俗道德

    • 处于这个水平的个体会从获得奖励和逃避惩罚的角度来考虑其具体的利益
    • 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
    • 阶段1

      • 服从和惩罚取向
    • 阶段2

      • 奖赏取向
      • 功利性,只要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就都是好的
  • 习俗道德

    • 在这个水平上,社会成员关系变得重要起来。人们会以一种能够得到他人认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 主要满足社会期望
    • 阶段3

      • “好孩子”道德
      • 人们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并做出别人所希望的事情
      • 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 阶段4

      • 权威和维持社会秩序性的道德
      • 人们会认为只有社会本身才能定义什么是对的,而不是个体。
      • 遵守社会规则就是对的
  • 后习俗道德

    • 在这个水平上,人们认为确实存在一些道德原则或典范指导着我们的行为。这些原则或典范相对于特定的社会规则来说是更加重要的
    • 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 阶段5

      • “契约的,个人权力的以及大众接受的法律性原则”
      • 人们对遵守社会认同的规则具有一种义务感
      •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规则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以使得社会变化能够反映出潜在的社会原则
    • 阶段6

      • 个人原则和良心的道德
      • 人们将法律视为普遍道德原则的详细描述
      • 个体必须在面对自己良心的同时对这些法律进行检验,而事实上良心尝试表达的却是一种对原则的天生的感觉

友谊的阶段

  • 基于他人行为的友谊
  • 基于信任的友谊
  • 基于心理亲密的友谊

第六章 青少年期

认知发展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1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 发展出抽象思维
      • 抽象思维能力可能会导致他们更努力地对父母和其他权威提出质疑
    • 单摆实验
  • 信息加工理论

    • 认为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改变是在获得,使用和储存信息能力中逐渐变化的
  • 元认知

    • 人们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认知的监控能力
  • 1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adolescent egocentrism

    • 是一种自我专注的状态,他们认为全世界都在注意着自己
  • 1假想观众imaginary audience

    • 如他们自己一样,对他们的行为给与很多关注的想象中的观察者
  • 个人神话

    • 觉得自己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 独立意向的发展
  • 成分分化——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 强烈关心个性成长
  • 自我评价成熟
  • 较强的自尊心
  • 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

  • 自我概念更加抽象
  • 自我概念正负性的转变
  • 自我概念更加具有整合性和组织性
  • 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因素

  • 生理因素

    • 主要是身体外观形态上的特点
  • 认知因素

    • 具有较高认知水平及成熟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特点的青少年往往具有更适当,更稳定的自我概念
  • 父母自我概念的影响
  • 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

1青少年发展的四种类型(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identity-versus-identity-confusion-stage

  • 同一性获得identity achievement

    • 这类青少年已经成功地探索及思考他们是谁和自己想做什么的问题
  • 认同闭合identity foreclosure

    • 还没有经历过对各种选择进行探索的危机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同一性
  • 同一性延缓moratorium

    • 只有对兴趣的探索,没有做出承诺(选择)
  • 同一性弥散identity diffusion

    • 既不探索也不去思考各种选择

第七章 成年早期

  • 特点

    • 自我探索
    • 不稳定
    • 关注自我
    • 夹在中间
    • 无限可能

后形式思维

  • 是指超越皮亚杰形式运算之上的思维方式。与单纯基于逻辑过程,对问题的答案是绝对的正确和错误的形式运算相比,后形式思维认为成年人的困境有时必须以相对的方法解决

1Schaie的发展阶段

  •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 获得阶段acquisitive stage
  • 成年早期

    • 实现阶段achieving stage

      • 青年人必须面对并解决一些重要问题,如从事何种工作,和谁结婚等,这类问题的决策将影响他们的后半生
  • 成年中期

    • 责任阶段responsible stage

      • 中年人主要关注如何保护和照顾其配偶,家庭和事业等问题
    • 执行阶段executive stage

      • 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关注更广阔的世界
  • 成年晚期

    • 重组阶段reintegrative stage

      • 此时人们关注具有个人意义的任务

1刺激-价值-角色理论stimulus-value-role theroy

  • 刺激阶段stimulus

    • 关系只建立在表面的,身体特征方面(如长相)的基础上
  • 价值阶段value

    • 关系的特征是双方的价值观和信念之间不断增加的相似性
  • 角色阶段role stage

    • 关系建立在双方所扮演的特定角色的基础之上
  • Inter working models内部工作模式

    • 婴儿通过与重要他人的互动,获得有关人际世界的知识,并在自己心中形成对自体,重要他人和世界的动态表征,这种表征被Bowlby称为内部工作模式

1Ginzberg的职业选择理论

  • 幻想阶段fantasy period

    • 人们对职业的选择不考虑技术,能力或工作机会的可获得性
  • 尝试阶段tentative period

    • 人们开始考虑一些实际情况,务实的考虑各种职业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 现实阶段realistic period

    • 成年早期个体通过工作实践经验或职业培训,探索特定的职业选择

第八章 成年中期

常规危机和生活事件

  • 常规危机模型
  • 生活事件模型
  • The social Clock

第九章 成年晚期

  • 1通过补偿达到选择性最优化

    • 成功老年化的普遍模型
    • 选择性最优化selective optimization

      • 人们关注某些特殊的机能,以此弥补在其他领域中能力丧失的过程

第十章 死亡和临终

1理解临终过程

  • 否认
  • 愤怒
  • 讨价还价
  • 抑郁
  • 接受